小規模納稅人界定標準(小規模和一般納稅人的界定標準)
作者:王寶樹 發布時間:2022-03-28 09:53:26 點贊:次
1.即:營業稅:出租收入5%。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明確規定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超過標準的納稅人。
2.注:如果2020年選擇轉登記后再次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不能再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在講堂欄目中參加學習,財稅專家為小規模納稅人解讀當前政策。
3.按照納稅人的經營規模,增值稅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超過規定標準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可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
4.注:國家稅務總局2018年6號公告規定,經營期是指在納稅人存續期內的連續經營期間,含未取得銷售收入的月份或季度。
5.查核一下銷售額300萬元是否符合以上文件中對年應稅銷售額的規定,且是否包括偶然發生的銷售無形資產、轉讓不動產的銷售額,此部分不計入應稅行為年應稅銷售額,如果確認應稅銷售額為300萬元,再計算連續12個月是否滿足不超過500萬元的條件。
6.超標小規模納稅人是指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過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標準的納稅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登記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43號)第二條第二款規定,年應稅銷售額是指納稅人在連續不超過12個月或四個季度的經營期內累計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包括納稅申報銷售額、稽查查補銷售額、納稅評估調整銷售額。
7.納稅人在《稅務事項通知書》規定時限內仍未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一般納稅人認定有關資料的,其《稅務事項通知書》規定時限屆滿之后的銷售額依照增值稅稅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一、小規模納稅人界定標準(小規模和一般納稅人的界定標準),如何界定
1.出租辦公樓應按出售不動產稅目征收營業稅,適用差額銷售額政策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的判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登記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43號)規定,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以下簡稱應稅行為)有扣除項目的納稅人,其應稅行為年應稅銷售額按未扣除之前的銷售額計算。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不得要求變更品名和金額。
2.保管開具發票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建立發票使用登記制度,設置發票登記簿,并定期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發票使用情況。
3.超過500萬元的小規模納稅人應當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報經稅務機關查驗后銷毀。罰則對違反發票管理規定2次以上或者情節嚴重的單位和個人,稅務機關可以向社會公告。
4.43號令規定,納稅人偶然發生的銷售無形資產、轉讓不動產的銷售額,不計入應稅行為年應稅銷售額。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
5.納稅申報銷售額是指納稅人自行申報的全部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其中包括免稅銷售額和稅務機關代開發票銷售額?!稜I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6]36號)附件一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年應稅銷售額超過規定標準的其他個人不屬于一般納稅人。能夠準確提供稅務資料,是指能夠規定如實填報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及其他相關資料,并按期進行申報納稅。

二、小規模納稅人界定標準(小規模和一般納稅人的界定標準),要怎么樣綜述
1.為了幫助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快速適應小企業會計準則與營改增帶來的變化,為企業創造效益,暢捷通會計家園舉行了一系列的關于一般規模納稅人的專家視頻講座。
2.談一談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劃分需注意的問題。安裝稅控裝置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使用稅控裝置開具發票,并按期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開具發票的數據。
3.閱讀全文2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的區別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的區別是:稅收計算方式不同,小規模納稅人的應納稅額=銷售額*征收率,一般納稅人的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一般是3%,而一般納稅人的稅率有17%或11%。此次營改增試點開始前,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間應稅服務營業額÷103%超過500萬元的納稅人也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4.相關政策規定,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過規定標準的其他個人不屬于一般納稅人;非企業性單位、不經常提供應稅服務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過一般納稅人標準可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
5.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可以不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的情形《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九條規定,年應稅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其他個人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非企業性單位、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企業可選擇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
6.未超過500萬元的試點納稅人即小規模納稅人可以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稅銷售額超過規定標準的其他個人不屬于一般納稅人。